我不帅
人类文明史系列索引贴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6-2-28 23:16 编辑

帝国:

城邦:
首尔[暂缺]

布加勒斯特

人物:
制度:
传统主义 乡绅地主 君主专制 宗法沿革 贵族政治 寡头政治
二:民主主义[暂缺]
代议制度 公民权利 共和政体 民主主义 精英政治 集体共治
三:荣誉主义[暂缺]
军人阶级 勇士之道 尚武风俗 操行纪律 职业军队 荣誉主义
信仰主义 制式宗教 天赋神权 宗教改革 宗教自由 神权政治
恩惠主义 慈善事业 文化外交 经院哲学 美学理论 饱学之士
贸易保护 商业舰队 航海传统 联合商会 贸易主义 重商主义
人文思想 世俗主义 思想自由 国家主权 科学革命 理性主义
宪法宗旨 普选制度 民主制度 民间社团 自由主义 言论自由
共产主义 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 秩序主义 统一战线 计划经济
军国主义 总体战争 警察国家 民粹主义 法西斯主义 独裁主义
专制制度 公民服务 乌托邦
建筑
传奇建筑:
标志建筑:
普通建筑:
21-40[暂缺]
41-53[暂缺]
物质:
1[暂缺]
2[暂缺]
3[暂缺]
科学技术:
21-40[暂缺]
61-75[暂缺]
军事:
21-40[暂缺]
41-60[暂缺]
61-73[暂缺]
需求:


特别说明:
以上帖子在技术宅社区均为@我不帅 首发。由于文史哲思主版整改,因无法移动到其他版块,而不得不将其内容转换为评论的方式。

洛三
整理的资源很多
展开Biu

整理的资源很多~辛苦了~~

[查看全文]
Aijoul
真乃神人也
展开Biu

LZ真乃神人也,可惜就是没有相关的配图.

[查看全文]
应苍月
感觉很适合我们的那节选修课
展开Biu

感觉很适合我们的那节选修课,不过那老师好像喜欢巫神杂粹来着

[查看全文]
陆子静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的索引
展开Biu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的索引…?

[查看全文]
viola522
感谢分享
展开Biu

支持~~感谢分享

[查看全文]
荷卷卷
人类文明史
展开Biu

人类文明史:需求

需求....其实就是生活的地形了

1.海洋能给予一个文明很多东西.从海产品中的蛋白质到-从鲸鱼或石油-中的能量.人类的全部历史中,勇敢的人们扬帆出海,接受海洋的恩赐.毫无疑问这种活动会天长地久地继续下去,"等待大海让他们死而复生"(按:语出电影"怒海争锋")

2.要想生存,文明就需要技艺娴熟的工人.他们可以是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或者作为劳动力召集而来的市民-或者,说白了吧,奴隶-但是总得有人去挖矿,种地和修路.没有这些人,文明肯定会停滞不前,最终沦为精力旺盛得多的邻国的俎上之肉.

3.漫滩是河流两岸的低地.每到汛期,洪水就会给漫滩带来天然的灌溉和相当肥厚的土壤,这一特质使得漫滩特别适合耕作,是世界上最高产的农田类型.古埃及尼罗河沿岸就是漫滩的典型,埃及人每年都会享受一次大自然的馈赠.

4.对于处于襁褓的人类来说,森林就像是一个大宝库:树木能够生火,制作工具,提供掩护;森林里面形形色色的动物能提供食物,毛皮可以做衣服.对于初期文明来说,砍伐森林可以盖房子,余下肥厚的土地可以开发成农田.但慢慢的,具有远见的领导者则会权衡采伐和保护,既保证发展又不竭泽而渔.

5.沼泽虽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对于嗷嗷待哺的文明来说,它能提供的真是少之又少.

6.绿洲是沙漠中的宝贵财富,葱郁的林木,清澈的泉水令人向往.相连的绿洲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死寂的沙漠里,一抹翠绿代表着生命的希望!无数文明为了争夺一小块绿洲,不惜耗费数年的战争,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7.冲积平原是河流附近的低洼地区.每年河流泛滥时,都会给这片土地带来天然的灌溉和肥料,使得冲积平原成了世界上最丰产最肥沃的农田.古埃及人的大多数财富和力量都是来自于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

8.传统上,城市是沿着河流建造的,那是因为这样做是有利的.河流提供了灌溉,改善了城市周围的农田,并且它们保护了城市,因为穿过河流攻城是非常困难的.

9.冻原是在世界寒冷气候里形成的半冻结土地.它没有平原或草原来得有用,但是比沙漠要稍微好一些.没有人在冻原上建立城市除非他们迫切需要资源-或者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

[查看全文]
荷卷卷
人类文明史
展开Biu

人类文明史:军事1-20

人类文明史就是战争史

1.弓箭早于 10,000-15,000 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它可能诞生在一个地方,抑或更可能在遍及世界的多个地方出现.在火器出现之前的年代,大多数古代文明都在军队中使用弓箭兵.长达六百余年的李氏王朝中,朝鲜部队拥有尤其精良的弓箭兵,而14,15世纪时英国长弓则一统欧洲战场.

2.罗马弩炮是一种对敌人投掷燃烧的巨石或者木制巨矢的先进投石机.它用木头制成,并以铁板加固,在接受过训练的操作者手中,弩炮具有令人惊异的高精度.它拥有大约500码的最大射程,但有效射程要短得多,对阵防御工事的时候尤甚.在德意志和不列颠战役时,尤里乌斯 凯撒将其作用发挥淋漓尽致.

3.投石车发明的确切年代不甚明了,但是据称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军队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设备.投石车使用绞紧的绳索或者桡木将投射物发射到很远的距离之外.它们虽然精度极差,但是对于巨大或缓慢的目标则相当致命-比方说要塞(它们相当巨大,而且不可移动).一般来说投石车运输的时候被拆解开来,到了战场再行组装.偶尔也会由工程师现场制作.最后的投石车见于一战期间的法军,用以向敌方战壕里投掷榴弹.

4.在马镫发明以前,马背上的作战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办法固定骑手自身,所以轻轻一推就会将战士从马上掉下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马匹最早出现在战场上是用来牵拉战车的.一辆战车通常包括一到两匹马,一名御者(驾驭马匹),以及一名甲首(弓箭手).战车的机动性使他们对步行兵种尤为致命:他们可以展开长距离冲击,凌空齐射,并在步兵抵近他们之前撤离.战车弓手最大的弱点是难于应付复杂的地形.在开阔平原上,他们是古战场的王者;在丘陵或林地之内他们则面临着巨大的劣势.

5.伙友骑兵,意即"作为国王伙伴的骑士们",是伴随亚历山大大帝征战的精英骑手."伙友"一词源于马其顿贵族的头衔,伙友骑兵仅仅来于最上等的马其顿家族(虽然后来扩展为包括了盟友或者臣属的贵族).每一名骑兵都携带着"希斯顿"(投枪)和"科比斯"(弯刀),穿戴着青铜护心甲,护肩和头盔.战斗中,亚历山大通常下令伙友骑兵待命,直到敌人完全与他的方阵展开交锋.此时亚历山大才会带领众骑兵对阵敌军的背部或两翼,使敌军部队肝胆俱裂.对手从来没有找到克制这种组合的满意答案,因而亚历山大藉此征服了大部分已知世界.

6.方阵重甲兵:希腊人娴熟地掌握了长矛作战的技巧,一枝枝长而锋利的致命武器在良好训练的,以方阵形式行进的重甲军士手中,对于一般步兵,骑手来说,几乎永无可以应对之日.对于一名与希腊方阵战斗的士兵来说,他要面对的不仅是正面的一位敌人,还有从其后刺出的两到三枝敌军长矛.当然,方阵重甲兵对于点燃的箭矢来说多少有些脆弱,而且在复杂的地形下保持方阵的阵型几乎不可能.但是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方阵重甲兵是极为棘手的敌人.

7.战场上最早的马匹是用来牵拉战车的.公元前2000年,中亚的游牧民族就开始骑马,甚至还要更早.虽然骑手理所当然地被用来担任信使和探子,但是直到结合在硬质鞍辔(在骑手踩着马镫站立起来的时候平衡其受力)上的双侧马镫被发明出来之前,马匹并没有成为有效的战斗载具.有效的鞍辔与马镫的组合最早发明于约公元300年的中国.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它横贯整个亚洲,传入了欧洲.最早的骑兵战士列装有标枪和剑.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大更强壮的马匹被培育出来,骑手也装备了更加强力的武器和更重的装甲,而中世纪战场的王者,古典骑士,使其达到了顶峰.

8.波斯长生军是一支精英重装步兵单位.他们长时期地保持在10,000人的规模,形成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核心力量.长生军随着居鲁士大帝,冈比西斯,还有大流士大帝征战;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是波斯的宫廷禁军.长生军装备着短矛,剑和弓弩.他们携带轻盾,穿着鳞状链甲.据希罗多德所述,"每个人都因各自携带的无数黄金而熠熠生辉.他们由装载着他们的女人和仆从的笼式马车前呼后拥,每一辆都装饰得极尽奢华.那些独具特色的食物,跟其他部队完全不同,是不是为他们而带来的?"

9.它在战场上看上去就十分可怕,通常对敌人对自己都是一样的危险,战象可以被认为世界最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印度人在战争中使用大象,一直到火药使其彻底过时.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中,战象有两个主要用途,它们的气味绝对会惊扰马匹,致使敌军骑兵毫无用武之地.第二,它们可以贯穿哪怕是最牢固的步兵防线,冲破没有战马能够越过的枪衾.战象极难被杀死,史上记载有身中六十余箭仍然存活的这种动物.最大的麻烦在于,大象吃痛或者发怒之后便会狂暴起来,此刻骑手完全不可能驾驭它们.战象骑兵通常携带着长枪和大头锤,如此一来,如果这种动物攻击己方部队的话,骑手就可以杀死它们.

10.在阿兹特克文化中,战争不仅是政治手段,也是宗教仪式.年轻人必须俘虏或者杀死敌人才能获得更高的地位,阿兹特克的宗教祭典所需要的用来祭旗的战俘也不断增加.美洲豹勇士是阿兹特克军队中的职业军人.他们穿着豹皮,装备有致命的"马卡灰特"(缀有锋利的黑曜石碎片的一种木制刀剑),在哥伦布之前的时代,美洲豹勇士大概是中,北美洲最为致命的轻型步兵了.

11.毫无疑问,罗马军团兵是古代最为著名的军事单位.他们装备着"派勒姆"(投枪),和"格拉蒂尤斯"(短剑),还穿戴着金属头盔,护心甲和佩盾,军团兵统治了整个当时已知的世界.结合当时可用的最先进的武器技术,罗马军团兵技艺娴熟,军纪严明.在强有力的领导者麾下,绝对没有其他部队能望其项背.

12.易洛魁的莫霍克勇士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为优秀的轻型步兵之一.他们移动出奇地快,适应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领域,令相比之下装备精良却移动缓慢的欧洲对手们啧啧称奇,不知所措.他们的部队规模"从来不曾超过三千将士",却面对着法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固守了将近两百年.

13.斥候是早期文明的耳目.

14.最早的梭镖毫无疑问就是直木杆,一端粗略削尖;在使用中这种东西很快就会折断或者变钝.梭镖直到一些早期的发明家发现通过通过将尖端在火上灼烤的方式可以使其变得坚硬之后,才成为一种可靠的武器.之后发明了石制梭镖头,然后当然就是金属了.梭镖是一种相当容易掌握的武器,制造迅速,成本低廉,因而逐渐成为早期文明的部队的中坚.

15.最早的出现于青铜时代,仅比大匕首长一点点.直到铁器锻造发展起来( 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的欧洲),剑才成为可用的战斗武器.最早的剑短且锋利,主要为戳刺之用.锻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更长的剑成为可能,而到了中世纪,其长无比的双手重剑可以劈坼所有最坚硬的甲胄.

16.三桡战船是古代地中海舰队的一种战船.虽然装备了一面风帆,在战斗中它还是由三排船桨来提供动力.当由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桨手驱动时,它出奇地迅速和灵活.三桡战船主要在船头装备了锋利的船喙(撞锤),而其基本战术就是尽量撞沉敌舰.一些三桡战船还装载有弓箭手以为远程作战之用,而另一些则装载了许多步卒.这些小船会与对手接舷,步卒则会尽力登船夺舰.直到加农炮的出现,造船术,风帆和桅杆的发展将其淘汰之前,三桡战船一直都是主要的军事舰种.

17.埃及人是早期的战车大师,他们的战车为其敌手极为忌惮.法老自己也经常乘坐战车参加战斗.法老阿孟霍特普二世说,他在飞驰的战车上,以能够力贯铜器三吋的箭矢,击中了相隔三十呎远的四个对手.就像其他骑乘兵种一样,战车对溃退之敌尤为致命.一旦有敌人准备溃逃,他的盾牌不能再保护他的时候,他就面对着火的箭矢显得孱弱无比,或者只能等着飞驰的战车的车轮滚滚碾过.

18.最初的文明中并没有"职业军队"这样一种事物.一个初生的文明承担不起全职军队;所有该文明中的健全人形成了一支临时性的民兵,在危急中征召在一起,和平时期遣散回农田和村庄里.这样的战士通常几乎没接受过训练,装备着最简陋的武器-可能是棒子,或者是石头做的匕首.

19.高射炮,这些火炮管向空中射击.在达到预先设定的高度的时候炮弹爆炸,将增大的弹片射进附近的飞机中.防空炮(或"高射炮")很容易受到地面武器的攻击:如果不加以保护,他们可以很容易被任何敌人销毁..

20.反坦克炮,反坦克炮这种武器,其用途就是对付敌人的坦克.它们有一定的移动作战能力,自行推进或者靠卡车等重型机械牵引.所发射的炮弹经过特别设计,可以穿透敌方装甲.反坦克炮在敌人步兵面前通常显得很脆弱,所以当敌人接近时必须得到支援

[查看全文]
荷卷卷
人类文明史
展开Biu

人类文明史:科学技术41-60

41.军事科学是关于利用军事力量来实现个人政治目的的科学.军事科学有着不同的专业分支和领域,通常在军事院校教授.比如,一支军队每天能行进多远 每个士兵需要多少卡路里来维持最佳战斗状态?或者,如何镇压自己国内的暴动?假想我们是别国的占领军,我们将如何应对当地的暴乱?或者如果我们首先发动核战争的话我们预期的存活率是多少? "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科学的经典之作.尽管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问世,它至今仍被广泛研读(对业余历史学家而言,它也是一部极富娱乐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读物).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其死后发表于1532年,该书详细论述了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关联.1832年,普鲁士大将军克劳塞维茨发表了"战争论,"同样研究了政治与经济对战争的影响.发表于1890年的马汉将军的巨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军官与政客,这也引发了美国海军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急剧扩张.若非由于这本书,美国恐怕也只有懊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备战不已的份儿了,美国与其海外盟军也多半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42.采矿是在地表之下提炼各种有用物质的过程.最早被开采的矿物包括铜,铁,钻石,金,银,盐和煤.由于人无法食用这些东西(当然,除了盐,但你也看到我们此处的标题了),一个社会必须种植足够的额外食物来供养矿工和他们的家庭.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矿井位于非洲的斯威士兰.它开掘于约四万年前,用来开采赭石,一种用在葬礼和人体艺术上的矿物.燧石是一种早期人类用于制造刮刀,刀具和箭矢的易碎易磨的矿物,它也可能是欧洲最早大量开采的矿石.人们还在法国和英国发现了约有一百英尺深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8000-2000年前)的燧石矿井.现代矿工采用各种手段来挖掘地下丰富的矿藏.煤矿工人有时会粉碎整个山体的顶部来获取这种弥足珍贵的黑色矿物.在非洲,一些矿物巨头钻地数英里来寻觅钻石.许多公司也都在世界各地投资矿产-从海底深处到北极的永冻冰层-来找寻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液体,石油.

43.纳米技术是一门涉及在原子级和分子级上操控事物的包罗万象的学科.尽管常常被幻想为无数微型机器人引导一个一个的原子运动,纳米技术实际上涵盖了所有围绕研究和利用纳米颗粒展开的科学,从微型碳纳米管和纳米粒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到DNA的研究.一纳米(开创大多纳米技术所用的单位)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差不多是一个弹珠的直径相对于地球直径的比例,仅在近年来,在如此微小的规模上做研究的技术才得以问世.尽管是后起之秀,人们预计每周都有会三到四项新的纳米技术与公众见面,并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化妆品,食物和包装.虽然许多科学家都为如此微观的技术的发展和可能的运用兴奋不已,另一些人也对这项研究可能造成的健康,环境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影响表示担忧.由于担心纳米粒可能被意外释放到环境或人体中进而造成无意的毒性伤害,许多国家都呼吁制定相关的安全健康法规

44.航海是关于如何在大洋之中找寻方位的科学.早期的船只很少远离海岸,这使得导航相当容易但也限制了人们的行动,也使得船只极易被逆风推向岸边或危险的礁石.对于正在航行中的船只的船长(在蒸汽发动机出现以前),还有比处于"下风岸"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被强风直接掀往附近海岸.在卫星,无线电和雷达问世以前,导航船只靠的是将航行路径记录在航海图上,也称"航位推算."如果知道船只航行的速度和确切方位,就可以准确判断当前位置.但当船只在海上航行了数周之后,即便是对速度和方位判断的微小失误都可能累积成极大的误差.如果你身处太平洋中心,打算去数千英里之内的唯一的一块小岛取水,一个航位推算的失误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船长也可以靠观测天空来辅助导航.如果室外天气晴朗,船长可以使用一个能够准确判断何时船只上空的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既最高点)的精密仪器.如果船上还有准确校对过时间的钟表,他们就可以综合各种信息来准确判断他们所在的经度(即距穿越英格兰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的距离,无论是在其以东还是在其以西).这当然需要有好的天气,一个精准的钟表,以及在颠簸晃荡的船上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能力.而在晴朗的夜晚船长也可以通过星辰的升降来得出相似的信息.最后,当然,无线电,雷达,和卫星的发明使得整个过程变得更加简易安全.但即便如此今天的船长也常常开着他们的船四处乱转或者干脆就撞上桥墩- 而这些还是引擎驱动的船只.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还需要哪些技术才能保证船只沿着正确的航线行进.

45.核裂变是放射性原子的原子核分裂过程的核反应(既经历裂变的过程),此过程释放出中子撞击其他原子,使得这些原子也产生裂变并释放出更多的中子.如果有足够多的放射性物质那裂变过程就能自我维持下去,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此释能过程可以以人为操控的速率进行-比如,在一个核反应堆中-也可以以一种肆无忌惮的速率进行-比如,用于核武器中.核裂变产生大量能量-可以说是相同重量的石油所产能量的几百万倍-但在此过程中它也产生了大量很难处理的废弃物.同时,它也可以致命:有时这是慢性的,比如当一个人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之下时,或者也可能就在分秒之间,如果反应链脱离了控制进而使得反应物爆炸的话.自然界中很少发生核裂变,地球上的最近一次核裂变发生在距今二十亿年前.自那以后可裂变物质纷纷蜕变,使得地球上的自然裂变变得几乎不可能. 1917年,新西兰人欧内斯特 卢瑟福成为了首个分裂原子的人.1934年,意大利人恩里科 费米实验了用中子去轰击铀.同一年间诺达克提出了核裂变的假定-既一个持续性的核反映.1938年,德国化学家奥托 哈恩和弗里兹 斯特拉斯曼成功制造了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核链反应.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人们研制核武器的步伐越来越快.在收到犹太难民爱因斯坦和西拉德的来信,表明核武器潜在的致命性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提出了一项科技兼军事的任务,务必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出核武器,因为当时德国也在着手这个问题.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科学家合力研究该武器,该计划的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经过五年的拼命努力,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们成功制造并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城市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初次爆炸当天就杀死了十二万日本人,而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同样数量的日本人陆续死于烧伤,辐射中毒和其他严重外伤.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二战之后的数年间,人们再没有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尽管许多国家都实验了原子弹).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依然有大量核弹储备(其中美俄所持数量最多),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国家诸如中国,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和朝鲜也相继加入了"核俱乐部".近来美国极力试图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但最终结果成败与否仍不得而知.

46.核聚变在恒星中自然发生,它是大量相似原子向一个更重,更大的原子聚合的过程,就像两个氢原子聚合成一个氦原子一样.这样的聚合过程同时伴随着大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远远超出最初两个原子核融合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在人们见证了第一颗氢弹那未经控制的反应链的威力之后,如何在一种可控方式下利用核聚变的能量就成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能源研究的焦点.聚变可分为两种更加细化的种类:释放能量的反应和吸收能量的反应.较轻元素(小于铁原子或原子量轻于26的元素)与它们的任意同位素之间的聚变 通常会释放能量,较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则会消耗能量.而裂变过程则恰恰相反.要使两个原子核克服自身的正电荷而相融合也需要大量能量,即使对于最轻的元素氢而言.但是一些科学家相信到2020年人们也许能够建造一个反应器,不仅能够控制和调节聚变反应,还能创造十倍产生聚变所需的能量.这种可消耗能源将会彻底改变整个世界的基础设施,甚至改变人们取得最不起眼的技术成就的方式.

47.光学是关于光和视觉的科学.光学要攻克的最早期也最重要的难点就是如何辅助人眼进行观测-让人眼看到更远的距离,更小的东西,或在黑暗中观测事物.镜片最初是由古埃及人和古美索不达米亚人改进的.最古老的镜片,由磨光的水晶制成,可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希腊和罗马人通过往玻璃球中灌水发明了原始的镜片.在"光学"中欧几里得描述了视觉观测与折射的数学原理.公元八世纪伊斯兰学者深入研究了光学,并攥写了有关折射和镜片与镜面打造的学术著作.意大利于12世纪发明了第一副可佩戴的眼镜,之后又于15世纪发明了原始望远镜和第一个显微镜.尽管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并不精致,这些器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观察周围世界,以及探索世界上未知的海域的能力 .

48.比起其前身"原子学说",粒子物理学带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物质的性质与能量.尽管"原子"这一术语直至1803年才被化学家约翰 道尔顿提出,但任何物质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基本块的想法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现代粒子物理学,或更准确地说量子力学的研究,直到1838年随着迈克尔 法拉第发现了阴极射线才得以全面展开,因为阴极射线证明了原子-这一当时的科学认知到的最小单位-事实上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大体上说,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一个标准模式,既是对基本粒子17种核素的分类:12个费米子,4个中间矢量玻色子,和1个纯色玻色子(不同于初等教育中所教授的质子和中子-它们实际上是由夸克构成的,夸克是费米子的不同风味).与物质本身相关的粒子被归类为费米子(自旋为半整数)与力相关的粒子被归类为玻色子,自旋为整数.通过这些基本粒子,人们可以创造出数百种其他类型的合成物和基本粒子.虽然许多粒子物理学家相信仍有更深入的领域亟待探索,但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人们完全可能化铅成金(虽然这并不经济)而科幻世界当中有关暗物质和万物起源的猜想也可能现实地存在.

49.赞助,或更正式地说,"对艺术的赞助,"出现在统治者与精英公民都十分富裕并乐于将其财产分出一部分用来投资文化艺术的富裕文明当中.纵观历史,众多艺术家-音乐家,画家,雕塑家,诗人,以及剧作家-都为贵族所雇用(即便不为贵族所御用).有钱人出资委托一项任务,艺术家接手完成.那时没有"伦敦交响乐团",尽管英王也许有自己的宫廷乐队.国王的宫廷乐师会为乐队作曲;如果乐师作的曲不能讨国王不欢心,他就会被更懂得迎合国王胃口的乐师所取代.在欧洲,赞助体系于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意大利.像威尼斯,米兰和罗马这样的城市堪称满地黄金,那时有钱的大家族疯狂热衷于互相攀比,他们用最华美的画卷,雕塑和音乐来装点他们的府邸豪宅.西方历史上的许多伟大艺术作品都来源于这一时期-米开朗琪罗的多数作品,包括"大卫像"和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以及拉斐尔的"梵蒂冈教皇宫签字大厅的壁画"都是受委托完成的.许多亚洲的皇室宫廷也开始效仿.12世纪中国的天才风景画家马原就是光宗皇帝和明宗皇帝的御用画师,而他的父亲与祖父也都为前代皇帝供职.

50.青霉素是来源于特定真菌的一组抗生素.抗生素对抗并杀死细菌和微生物,有些病菌-如鼠疫,梅毒,和麻疯病,仅举三例-对人类健康极具危害.人们相信原始的青霉素使用可追溯到中世纪,那时人们用发霉的面包来治愈化脓的伤口.1928年抗生素的科学发现要归功于亚历山大 弗莱明,两年后病理学者塞西尔 乔治 潘恩首次将青霉素正式用于医疗.随着青霉素使用的推广,一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于是更多的抗生素被开发出来用以对抗这些新生的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尽管如此,青霉素与其后续产品依然是医生对抗细菌致命威胁的有力武器.

51.哲学研究的是现实与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拉丁词汇"philosophia",意为"对智慧之热爱".它不同于宗教,宗教寻求的是对超自然体系的定义与理解-而哲学却倒退一步扣问这样一个超自然体系究竟存在与否.哲学研究逻辑,道德,言论,现实性,幸福,人生,死亡,以及其余的一切重大命题.希腊人通常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始祖.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的泰利斯是人们所知的最先对世界起源作出纯自然(非宗教)解释的人.他认为一切都来源于水;该理论基于他对深处内陆的海洋生物化石的观察.这个解释不需要超自然存在作出任何创造性的回应;它是自然性质的产物.之后的哲学家不断发展这一最基本的理论-当然除了那些坚信万事万物皆不存在的哲学家,以及那些认为世界仅仅是另一个空间的反射的哲学家.而审视现实的问题就在于你看得越是深入,事情就变得越是复杂.不过,哲学好歹也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与判断周围世界,思考之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的工具.正如其他工具一样,哲学可以被用于正道抑或邪道,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智慧框架来帮助人们判断什么是什么.

52.物理学是有关物质的科学也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奠基.它最初被称为"自然科学,"因为它研究可观测范围之内的一切事物,从最渺小的微粒到最庞大的银河.物理学涉及力,光,热,和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知识急剧扩充,物理学细分为了无数的分支学科,比如天文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但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对自然现象的测量与解释. 1687年,伊萨克 牛顿发表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此书彻底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简单地说,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惯性定律,称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他的第二定律将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造成的改变描述为一条公式,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他的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或者更通俗地说,"对于任一作用力,都有一个同等的反作用力."牛顿的定律支配着物理学,直到20世纪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取代,这些新的突破就像牛顿的发现之于17世纪一样,彻底改变了当今世界.

53.塑料是一种轻便,透明,坚韧,且不易导电的材质.塑料有多种形式,有些坚韧,有些柔软,也有耐热与不耐热之分.塑料可以被塑造,平压或拉伸成几乎任何一种想要的形状.塑料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汽车保险杠到假肢,从婴儿食品罐到步兵武器.它是构筑21世纪至关重要的砖瓦.第一块人造塑料名为Parkensine,由英国人亚历山大 帕克斯于1855年发明.这项产品由纤维素制成(植物细胞材质),并被用作象牙的替代品,因为随着大象整体数量的减少象牙也越发难以寻觅.第一块完整的合成塑料是人造树胶,由比利时-美国籍发明家利奥 亨德里克 贝克兰发明于1909年.人造树胶非常廉价,坚固,并且耐用.它被用于制造收音机,电话,器皿手柄,钢琴键,以及桌球.虽然很坚固,人造树胶也非常易碎.于是它被更加廉价更加柔韧的聚本乙烯,PVC,尼龙,和20世纪更多的奇异的衍生产品所广泛取代.尽管当前相对廉价,制造大多数塑料都需要大量石化制品.而随着石油变得越来越昂贵,塑料价格也会逐渐上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一些新生的神奇材料会最终取代无处不在的塑料,但目前看来塑料仍不可取代.

54.制陶是一项最古老也最实用的工艺.在制陶过程中,人们用粘土捏出陶器然后将其置于炉中用高温烘烤.其最终产品极度易碎但密不透水,并且不受锈蚀,氧化,生虫,以及其他一些毁灭性外力的破坏,而金属制品,木制品和布料制品则饱受其害.最早的陶制品包括用来装水和谷粒的罐子与盒子,也有烧饭用的锅,上菜用的碗,盘子,和杯子.已发现的最早的陶制品是约九千年前的土器.这种陶器有些渗水因此通常会被覆上一层更防水的材料(被称为"板条"),或者也可以为其上釉.土陶器十分耐用,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粗瓷是经过超高温烘烤("烧制")直至粘土被"玻璃化"的陶器 -呈现玻璃状且不渗水.中国在大约公元前400年发明了这一制法.中国约在公元六世纪发明了瓷器.瓷器与粗瓷相似(事实上,划分二者的界限至今仍争论不休),但瓷器制品总体来说更加精细透明.

55.尽管中国发明了活字,但第一台有确切记载的机械印刷机是由德国印刷工约翰尼斯 古登堡于十五世纪中叶发明的.最早的印刷机是木制机械,在设计上与地中海一带沿用了数世纪的榨酒机和橄榄油压榨机十分相似.在原始的印刷机中,铅字被反置于一块木制的"压盘"上,压盘将签字紧紧套牢.随后给铅字添加油墨,然后将纸张置于印刷机压盘的顶部.工人拧紧螺丝来压紧纸张使之与带有油墨的铅字接触,然后移开纸张再重新灌墨,接着重复之前的过程.古登堡的印刷机每小时可以印大约250张纸(单面印刷).他的设计三百年内丝毫未变,直到为金属器械所取代.到了19世纪,印刷机开始由蒸汽驱动,每小时可以印刷大约7500张纸.印刷机给人类知识带去的价值难以估量.在印刷机问世以前,几乎没有书是印出来的,即是有,其造价也高于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当印刷机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也不过100多本;而在随后短短的时间内普通民众就买得起圣经和其他书籍了.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新闻册"(报纸的前身)就现身英国了.

56.历史上,出版是一项为大众消费印刷书籍和期刊的活动,尽管近来它的含义还扩展到了在网上发行信息,音乐 与视觉材料.在出版业得以问世以前,必须有书写,纸张和印刷作的发明作为铺垫,同时也要求教育的普及和和一定剩余财富的产生.当约翰尼斯 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这些条件在15世纪中叶具备于欧洲.出版社最早的用途是印刷圣经和宗教传单等相关物品.到了18和19世纪,随着针对各种人群的形形色色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的出版发行,印刷业才算是名副其实.到20世纪早期,出版商-尤其是那些发行报纸和期刊的出版商-纷纷跻身西方社会的权势阶层.很多人都相信美国出版业巨头威廉.朗道夫.赫斯特利用他手下的期刊煽动了民众的反西班牙情绪,进而引发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而这仅仅是为了卖出更多的报纸. 21世纪伊始,由于新的媒体- 收音机,电视机,和因特网 -为这个曾被印刷业独霸一时的世界了提供了多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出版商的影响力也大大减小了.

57.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识别诸如船只,飞机等远距离目标的目标探测系统."雷达"一词始创于1914年,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缩写. 1904年克里斯琴 赫尔斯迈耶侦查出了浓雾之中的船只.同年稍后,他改进了设备使之能够测定目标的距离. 1917八月 发明家尼古拉 特斯拉设计出了第一个原始的雷达装置,让使用者能够"测定移动物体的相对其位置和路径,同一物体来回行进的距离,或其速度,比如海上的船只."随着二战的临近,所有工业大国都在加紧研发雷达.到了战争爆发之际,英国已在该领域遥遥领先,这得力于他们那套能够侦查出千里之外正朝着首当其冲的英国城市袭来的飞机的系统.(有关德国正研发死亡射线的传闻鞭策了他们的研究工作.)他们的系统高度隐秘,在战争期间,英国人将成功拦截德国的进攻归功于他们的人类飞行器搜索雷达.到二战结束时,所有先进国家都在雷达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到了20世纪中叶民用雷达技术也已遍及全球,主要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可能除了个别先进的隐形飞机外,一架飞机想要进入任何工业化国家的领空而不被藏于某处的雷达发现是不可能的.

58.无线电是通过调整"载波"的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来向远程接收器传送信息的技术.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一个位于某处的发射器将声音转化成波然后将波发射到大气中.远处的无线电接收器能够收集这些波并将它们重新转化成声音.收音机是一种复杂而静谧的设备.它历经了像迈克尔 法拉第,詹姆斯 麦克斯韦,海因里希 赫茨,以及古列尔莫 马可尼这样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数百年的研究与发展.马可尼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发明无线电报.1894年马可尼成功地将一条信号传送了大约30码的距离.他继续改进该技术,到1901年,他已成功地将一条信号传送过了大西洋.他继续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到20世纪20年代又开始研发短波无线电,这为现代的远距离通讯奠定了基础.第一个广播节目播出于1906的平安夜.第一次新闻广播播出于1920年8月31日,密歇根的底特律.到了20年代末期,无线电广播已遍布美欧.无线电广播在二战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除了使得飞机能够与船只通讯外,它也让穷兵黩武的政府能够通过广播向己方和敌方的民众发送新闻和宣传.希特勒,丘吉尔,和罗斯福都是利用这种媒体的高手.广播在战后的日子里依然广受欢迎,尤其是在广播网和发射站急速扩张的美国.它一直都是人们主要的娱乐形式,直到50年代电视的问世.尽管其影响被突然之间盛极一时的电视和网络技术所削弱,广播仍富有活力,也仍是世界各地的人们获取新闻和娱乐的主要来源.正如摇滚乐,它仍将陪伴我们走下去.

59.最早的铁路建造于16世纪欧洲的矿井,并附带有可沿轨道滑行的推车,推车由人或动物推动(通常是马或驴).第一条地面蒸汽动力铁路建造于1825年的英国,这项技术被证实成功之后,铁路的建设立刻在全世界开展起来.美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始于1828年.仅一个世纪之内,世界各大陆都已为铁路网所覆盖.铁路对世界发展的影响非凡.在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建成以前,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花漫漫数月.而经铁路相同的行程只需七天,花费也仅为65美元.该铁路建成之后,美国西部与中西部的欧洲人口激增.沿线的城镇也日益富裕,而没有火车站的城镇则一片萧条. 20世纪,随着汽车与卡车的发明和批量生产,铁路的重要性多少有些减弱,尤其是在为车疯狂的美国.然而,铁路依旧是极为经济和(相对)环保的客货运输方式,而且所有迹象都表明,铁路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再度复兴.

60.制冷是将封闭空间或物体中的热量排出的过程.制冷的主要目的素来都是保存食物,20世纪后几十年间,调节空气在发达国家成了制冷的第二大主要用途.在机械手段发明以前,许多富裕文明将食物储藏于用麦秆隔热的地窖,并用从山上运来的冰来冷藏食物.古印度人和埃及人使用蒸发冷却法.他们在大而浅的盘子里装满水,随着水的蒸发,盘中的余水会迅速冷却.事实上,一套设计精良的蒸发系统即使在最热的气候中也能够制冰.机械制冷基于气体快速扩散所产生的制冷效果,通常是氟利昂或另一些惰性物质.人们所知的第一次人工制冷是1748年,由威廉 卡伦在苏格兰完成的,但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185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 C 特文宁才制造出了第一台实用的商业制冷设备.数年之后,冰箱被引进到肉类加工业和酿造工业,到1914年冰箱的使用已相当普及,到20世纪中叶机动冷藏车取代了老式的运冰车.家用冰箱采用于上世纪20年代,到1950年"冰盒"几乎绝迹了.现代空调由威利斯 开利发明于1902年纽约州的水牛城.它最初是用于在精密的生产过程中,使工厂保持特定气温.到了20年代,这种设备的尺寸和造价大幅减少,使得电影院开始大量安装空调.窗式空气调节器在二战后开始出现在美国住宅中,到50年代,美国各地已安装了超过一百万台的空调.冰箱当仁不让地要数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新之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至少,没了冰箱我们会炎热难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