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kor
【杂文】网络正在改写我们的思维?

网瘾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关于互联网对人类影响的最新课题是———网络在怎样修改我们的思维方式?《哈佛商业评论》前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畅销书《浅薄》里提出,“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高速数据处理机一样的机器人,失去了以前的大脑”,这在美国引发了一场互联网如何改变人类思维的广泛探讨,109位哲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热议其中。而美国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写了本书,悲观又绝望,叫《分神:注意力的涣散和黑暗时代的来临》,他认为人类很可能沦为半人半机器,因为我们被各种信息吸引,永远处于走神状态,他甚至认为网络造成的分神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

此前,深圳网络媒体协会发布《2010深圳互联网应用暨网络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称深圳网民人数已达到698 .5万,网民普及率达78 .34%。也就是说,深圳有接近八成的人上网。信息早就超载,人类不得不更新自己的大脑运作方式来适应这种快速运转的节奏。有人甚至下结论,互联网已经把我们变成了新的人种。我们以为自己在刷微博、刷豆瓣、刷贴吧,但其实被刷的,很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想想看,你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是不是已经被网络改写了?

注意力涣散、三心二意、趋同思维、浅薄、道德底线降低、创新能力减弱、不耐烦、重口味……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都跟海量信息的冲击有关,更值得警惕的是,我们已经逐渐适应甚至是“享受”起在海量信息中玩快闪的状态,有必要对这种倾向做出反思,网络只是工具,而不该成为人类思维的设计师。

随时更新的信息让我们频繁走神

有专家说,网络让我们从信息的农耕时代切换到狩猎时代。狩猎?不错啊。但搞清楚,信息不是猎物,我们才是。我们不断被信息化浪潮冲击,淹没在海量信息中,随时担心错过什么消息,我们不断上微博,上MSN,上QQ,似乎要与时代同步,又好像希望超越时代,其实呢,我们不过是信息时代的标准产物。还是《浅薄》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够狠,他就直接说,“在机器的世界,我们是机器的性器官。”

人类发明了网络,网络发明了新人类

本报曾经策划过一个“七天不用手机,送你一部手机”的活动,报名之势风起云涌,不少人表示,“又不是七天不用电脑”,没手机我还可以Q Q、MSN、邮件……怕什么?一项大型调查,在“一个月不上网”和“一个月不做爱”的选择中,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选择后者。“可以戒饭,不能戒网”———不少人以行为验证,对网络终生效忠。

对网络的依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只是这种依赖程度总能超乎你的想象。前段时间,2010年《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公布,全球网民数量19.7亿。也就是说,地球上每3个人中就有1个网民。这与中国内部的比例一致:中国13.3亿人口当中,网民数量4 .5亿,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网民。此前,深圳网络媒体协会发布《2010深圳互联网应用暨网络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称深圳网民人数已达到698.5万,网民普及率达78.34%.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人上网。而网民每天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信息汪洋?《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做出描述: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球网站数量为2.55亿个,电子邮件用户数量为18 .8亿,平均每天发送2940亿封,其中89.1%为垃圾邮件。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名美国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约34G信息,是11万个英文单词的信息量,相当于电脑硬盘存储量的1/5.而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一生仅能处理1730亿个字节的信息,约等同于173G.照此推算,如今美国人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已达到一生能处理的1/6.

“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高速数据处理机一样的机器人,失去了以前的大脑。”《哈佛商业评论》前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畅销书《浅薄》中指出,他曾在大西洋月刊发表的文章《谷歌是否让我们变笨了?》,两次都引发美国知识界对互联网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深度反思。

尼古拉斯·卡尔担忧的是,因为网络,我们已经逐步丧失了深度阅读的能力,没耐心进行深度思考,思维被片段切割,“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正在丢掉的是大脑”。

“网瘾这种说法早过时了,很少人提了,因为没点网瘾都不像现代人了。就连我父母都天天像颗恒星一样腻在电脑前下象棋炒股刷天涯社区。反正我人生的主旋律就是在上网,工作反而像个兼职。一天除了睡觉,十几个小时都在电脑上,微博、Q群、论坛、豆瓣、天涯社区、开心网、人人网、邮箱等多个任务多个窗口同时打开———我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爆点,我不断升级电脑就是为了能同时启动多个任务并且不影响网速。随时随地有人冒出来说话,有提示音告诉我又有新动态,生活就像被无数个对话框分割。其他时间万不得已上不了网,我也会用IPH O N E,时时刻刻刷微博,逛逛天涯社区,看看糗事百科,浏览网络小说……”企业宣传人员许可坦承自己是一个标准的网络新人类,“其实我也意识到这种不断网状态非常影响我的工作效率、知识更新和深度思考,但另一方面我又对随时更新的信息很饥渴,哪怕大部分的信息是垃圾。有时我也会困惑,到底是我们在上网,还是被网上了?”

豆瓣上,“我又荒废了一天”、“拖延症小组”等都有大量同类表述,中心思想就是,“只要一上网,我就什么正事都干不了”,但同时,大家又适应甚至“享受”这种在海量信息中玩快闪的感觉。

我们以为自己在刷微博、刷豆瓣、刷贴吧,但其实被刷的,很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想想看,你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是不是已经被网络改写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还在被改写的过程中,而下一代人类基本上已经改写完成,“进化”为无障碍适应网络的新人类了,他们不再纠结于打字替代书写是否丧失汉字之美感,不再困惑于情书传递和网络表情哪个更浪漫,不再遗憾电子阅读无法带来纸质印刷品带来的触感和神圣感,更不会在意自己的思维像生日蛋糕一样被切割成一块一块……

“网络让我们变聪明了”可能只是幻觉

美国一个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商业周刊》上发表文章中讨论“分神”成为网络化生存的主流状态。他说,普通职员的注意广度只有麻雀的那样大,差不多3分钟,小隔间里的职员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干别的,接电话、查看邮件、回短信、点击视频或往FA C EBO O K上贴有趣的东西。他甚至把这种现象上升到国家发展的高度:不停地分神是美国信息经济的要害。

事实上,分神只是互联网对我们思维模式修改的一个内容。“互联网让人变笨这个句式后面根本用不着加问号,这有什么疑问吗?看看微博上,都是些废话;图书市场,笨蛋横行;电视剧,山寨和脑残是主流;电影?更不说了,让人觉得智商这件事就像个冷笑话。”一位传媒界资深人士很不客气地下了结论,“看看现在人们都在关注什么吧,看芒果台的脑残剧《宫》和网上人气很高的抄袭剧《爱情公寓》,不是还有90后看了韩剧《宫》和《我的公主》,以为韩国确实有王室的吗?我们这代还好有一定的知识积淀,毕竟网络盛行的时间还不长,下一代的思维方式就更是进一步被网络格式化了,重口味、嗜血、肤浅、浮躁……这些问题只会愈演愈烈。”

就像尼古拉斯·卡尔所写到的,“互联网正在切除我专心和沉思的能力,我的大脑现在期望像网络散布信息那样获取信息———迅速移动的粒子流。以前我像潜水员一样潜入语词的海洋,现在我像是驾驶着水上摩托艇在语词之海的表面飞速移动。”你看,我们都练就了思维上的“跑酷”特技,在信息上面飞速跳跃、穿梭、蜻蜓点水,不做任何停留,看上去真帅啊,但实质上呢?三心二意、趋同思维、浅薄、道德底线降低、创新能力减弱、智商受损、不耐烦、重口味……这些特质分析起来,网络都脱不了干系。互联网的“邪恶”在于,它制造了海量诱惑———给一个色鬼发大把惹火美妞,这不是考验人性么?而人性的本质就是,除了诱惑,什么都能抵抗。

但也有人反对,说网络并没有让我们变笨,我们每天浏览大量信息,对世界的认知的广度大大提高,范围越来越宽,视野越来越开阔……事实上,这就是网络带来最大的危险,我们已经基本放弃了自省,甚至陷入一种“每个人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网络上埋伏着大把诸葛亮”的幻觉。

“我不觉得自己因为24小时挂在网上就变笨或者变肤浅了,我资讯更新多快呀,说电影吧,我没看过也知道是怎么回事,《3D肉蒲团》不是情色片而是恐怖片,《战国》是某煤老板为某女星倾情打造的个人宣传片,韩寒不都发博文说了嘛,这就是‘爱的代价’;说图书吧,重口味‘巨著’《肠子》曾经把几十个外国人看到晕倒,《海底捞你学不会》和微博上有张海底捞往深山里送外卖的图相映成趣;至于微博,那我更是任何热点都没错过……”外企白领张西的观点很具代表性,不少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大量资讯,离“渊博”都不远了。但问题是,如果试图跟她深入讨论其中任何一个话题,都会受阻,因为她脑子里只有浮光掠影的信息碎片———什么都能谈一点,什么都不能深谈,这就是所谓的变聪明吗?

这种自负是互联网带来的更深层的负面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认知都产生了偏差。心理学家列昂罗森布利特和弗兰克凯尔发现,人们常常会受到一种知识幻觉的影响:“将表面的熟悉误认为是深入的理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获取,这种熟悉的感觉不断增长,而知识的幻觉也不断增长。随时能够获得大量数据也会欺骗我们,让我们将能够迅速获得的知识误认为是我们已经拥有且能够运用的知识。而如果这种幻觉导致我们忽略了对真正知识的获取,我们作为个体将最终变笨。”

同时开多个窗口、处理多项任务、跟数个对象聊天……这也让我们陷入另一种幻觉,我好厉害,好聪明,可以同时做这么多事———我们自认为在专注于并处理更多的信息,而实际上并没有,你只不过是做这件事2分钟切换到另一件事上再做3分钟,在同一个时段内,你连手头这件事都没有处理好,所谓一心多用,只不过是七拼八凑地糊弄了多个任务而已。

我们高估了海量信息的正面能量,也高估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也就放弃了对深度思索的渴求,这可能才是网络带来的最大危险。

1

网络改写思维之注意力分散

同时开5个窗口看3个视频成了常态

能够同时切换几个不同话题、在几个行为中跳跃同步,广告企划曾静曾经认为这证明思维功能强大,不过最近她也隐约怀疑自己的状态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她不能用10分钟只浏览一个网页,而必须同时打开5到8个网页,随时在它们之间切换;她无法忍受2个小时只为了看一部视频电影,而必须同时打开至少3个视频,随时暂停;刚刚才看完网络小说的第三章就迫不及待打开另一篇小说的第一章更是自然的习惯。甚至,在做这些事的同时,电视也得开着,她并不会因为正在看微博而忘记换台。总之,只要有电脑在面前的时候,她没有办法专心只做一件事。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思维总是被其他的一些想法占据,注意力随之转换,难以一心一意。

港企网管R od承认,其实有至少有30%的时间,他都花在打开关上重新打开各种不同页面这个反射性动作上。这些听上去都很熟吧,如果告诉医生,他一定会说,恐怕他们已经出现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即一种强迫症。

有一个英国冷笑话是这样说的:“我收到一封老板的电邮:摩根先生,抱歉地通知你,尽管公司可以接受你患有注意缺陷障碍,但是恐怕你创造性欠缺。所以请你周三来公司收拾你的东西吧。衷心地希望你OK.然后我突然发现,OK看上去真像个侧着的人啊。”

到底是基因还是环境,是ADHD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仍未有定论。但显然,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说法,以目前人们的网络化生存强度,这种环境迟早也会改变基因。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儿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与较少看电视和玩电脑的同龄人相比,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的中学生患注意力缺陷障碍的风险要高两倍左右。美国哥仑比亚广播公司前新闻副总裁PeterM.Herford也表示,由于未成年人大多喜欢看一些类似MT V等画面翻转频率极快的节目,久而久之,容易患上注意力缩短症。

ADHD几乎成了一切快餐文化伴侣。因为后者的本质就是以浓缩的内容通过便捷的形式迅速植入大脑。曾经的电视,现在再加上电脑,无非就是通过视频和音频对思维产生影响,并不断导致思维的简单化与平面化。荧屏的最大特点就是镜头的更迭。问一个做电视的人就会知道。

深度思考和严肃阅读属于古代?

互联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它的弊端的认识,通常我们停留在网游、黄色网站等领域,并没有换一种角度,来探索网络对我们思维模式的修改。海量信息确实很丰富。但2000年前的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就说“无所不往就是无所往”。我们以为海量信息增加了各种可能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写《送你一颗子弹》的刘瑜就说,你怎么知道不是海阔凭鱼呛,天高任鸟摔呢!

网络改写思维之不耐烦

1分钟的视频和140字以上的文章都嫌太长

“如果一部电影到第3分钟还没有出现爆点,如果一本小说用了三章还没有亮出包袱,如果文章超过300字还不分段,那么,它就不值得我在上面继续花时间了。”自由撰稿人米兔承认自己就是《新周刊》所形容的,被按了快进键的中国人。

在网络上,急躁人士的电脑键盘上最先磨坏的就是F5(刷新键),他们最先学会使用的就是快捷键,依然要为抢到了“沙发”欢欣鼓舞。他们永远在催促,购物网站上卖家催促买家快点付款,3天还没收到货,买家就要发飙;视频网站上的留言,几百万条其实只有一个意思:什么时候更新?每一个聊天对话框都是一个战场,打字稍微慢点,几行问号惊叹号就咆哮着抛过来了;最后连打字都放弃了,直接语音短信,玩T alkBox.

在他们理想中,最好所有的新闻都能在140个字之内解决,其实,只要有标题就行了,他们都是标题派对。银行经理钟鸣说,别说文字了,他甚至连1分钟的视频都觉得太长,就愿意看图片。22岁的蓝妹妹则很认真地问:有了微博,还有人需要看报纸吗?她说,她觉得网上最有效率的就是段子和语录体,短小精悍,并且方便流传。急着获取更多信息的意义好像就是可以借此向其他人炫耀:我来过,我看过,我知道,你知道吗?不过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网络知道分子其实都在为此提供服务。

于是又回到选择这个问题上,因为网络提供的选项多到令人发指。比涨潮还迅猛,每一秒钟都在更新交替的信息制造出一个时间悖论,为了不错过最有价值、最值得炫耀的信息,为了把时间浪费在最有意义的事物上,所以需要更多时间做选择。一边急不可耐,只争朝夕的样子,一边又缺乏耐心,精力分散而拖延。表面上我们的着急是在为节省时间而焦虑和谋划,但事实上,正如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所说,中国人漠视时间正表现在他们的勤劳之中,他们不停地劳作,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浪费时间。

《连线》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让我们抓狂的33件东西》,复印机、打印机、电话、电脑都被列入了会让我们着急的物件名单。这些东西发明出来原本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最后反而让人们更加不耐烦。

自助式治疗

每天看一张碟片看一篇长文

甄弥,企宣人员

我发现自己在玩的时候特着急特焦虑,总是怕浪费掉时间,总是不耐烦;而做正事就变得无比拖沓,所以我必须训练自己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上。

看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会选口碑不错的,有营养的片子,选好一批,放在豆瓣想看电影的清单上,每天看一张碟片,看的时候禁止自己做其他任何事,专心从头到尾看完,很多片子开始确实闷,但忍下来,总会发现爆点,连《国王的演讲》我都一个镜头不拉地看完了。

看完电影,我会上豆瓣,坚持看影评,哪怕是3000字长文———听上去这简直称不上训练,但你要知道,对于网络急躁症患者来说,能完全不按快进键看完一张碟、一个字不漏地看完一篇长文,简直是高难度任务!

心理学家不是说,再难的事,只要坚持2周,就会成为习惯吗?现在我慢慢地可以接受耗时长的事了,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网络里乱撞。

网络改写思维之浅薄

不思考、不记忆、不创新成为普遍习惯

我们的思维正在跟数码产品一起,展开轻薄透大赛。你上一次静下心深度思考某个问题、深度阅读一本书、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是什么时候?

早在去年初微博刚刚兴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就提醒,我们的思维可能被微博切割成碎片,丧失深度思考的功能。这个预言如今基本实现了。我们不仅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也掐断了这种需求,甚至认为深度已经是文物了,应该放到博物馆。“利用网络代替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是,我们将面临被掏空大脑的风险。”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里说。

“有了搜索引擎,还要知识干吗?百度知道就行了,我不需要知道,如果百度搜索不到,我一般就不管了。”大学生艾米以自己的不求甚解为荣。确实,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使一些人认为不仅对知识的记忆不必要,连了解都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大家干脆以浅浏览代替深阅读———浅阅读在强化我们的反射反应、视觉处理能力的同时,损失了我们深度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文学评论家、美国人斯文·伯克茨在《古登堡挽歌》中,他认为电脑和其它电子媒介正在摧残人们“深度阅读”的能力。他的学生,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而变得习惯略读,扫读,他们已无法像自己那样沉浸在一本小说中。

就连知识圈内部都丧失了长篇阅读的习惯。英国“钱钟书”大卫·洛奇发明了羞辱游戏,学者们趁酒意说出自己没读过的经典,冠军是承认没看过《哈姆雷特》的英国文学教授。梁文道在他的书《读者》里讲了这段子,说他读了《生命与命运》逢人便说这是斯大林时期的《战争与和平》,其实他根本没看过《战争与和平》。有网友说,“没看过《战争与和平》很正常啊,谁愿意花十几个小时啃这种大部头啊,有这个时间可以浏览多少网页看多少冷笑话?看书这件事,性价比太低啊。”

采访中,不少人承认,上一次认真看完的纸质书是金庸或者亦舒,而网上的长篇能忍下来的也就是玄幻、穿越和言情了。一位出版社资深编辑告诉南都记者,坦白说,现在图书市场上就养生书和成**最好卖,稍微深刻点的,能卖到2万册就算是奇迹了。

浅浏览当然更能适应这个浮躁和功利的时代,我们被网络异化成简单的信号处理器,短暂的记忆里闪现着各种混乱无序的信息。但我们越来越少仔细品味并消化信息。不思考、不记忆、不创新———这三不习惯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其中,最后一项是相当可怕的,思维趋同是网络带给我们的一大伤害———《搞笑漫画日和》流行,每个人都是“给力”、“我勒个去”,咆哮体流行大家说话都要“伤不起”、“有木有”,网络的本意是彰显多元性,而事实上我们的表达方式在进一步统一,个性化的表述依然少见,创造力不是提升而是减低。

当然,不是说要取消网络,而是说,不要让网络剥夺我们深刻的可能性。尼古拉斯·卡尔就说,“我并没有鼓励人们舍弃他们的计算机或是和互联网隔离。我鼓励人们在使用数字媒体时更加严格控制自己。有规律地关掉电脑、练习深度思考很重要———如果你珍视深度思考的话。”

自助式治疗

每周至少当两天勒德分子

咪蒙,专栏作者

那个世上最聪明最拽最嘴贱的老头伍迪·艾伦说,“我没有电脑,也不知道怎么用。”同样更聪明更拽更嘴贱的老头冯内古特就干脆当一个该死的勒德分子,仇视一切科学发明,可是他随便抛一句话,胜过微博上1万条垃圾。

是的,玩转网络很酷,不玩网络还特有趣岂不是更高级的酷?

每周至少选两天远离网络,关掉手机的3G功能,这不仅仅是让自己过得更环保,而且是保护自己不被信息污染所损害。远离网络后我最愿意做的,就是看书。我以为自己在4小时认真看完一本书是正常,但周围所有人都说这速度快到不可思议———如果不能欠扁地把理由归结于自己太聪明,就只能怪大家没法专心了。

我一直相信梁文道所提倡的,要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但有意义的事,比如读枯燥的书。波德里亚的《冷记忆》真的很冷,一共5本,我强迫自己一个字一个字读完。以前我喜欢看纯理论的哲学书或者历史书,看不进去严肃小说,《独唱团》作者火蜥推荐给我一批小说清单,包括楚门·卡波提《冷血》、胡里奥的《万火归一》等,我看着看着就发现叙事是一件很牛逼的技术。现在每周都会有两天让自己待在一个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与世隔绝的空间,至少细读两三本书,认真写读书笔记———为什么?为了不让自己变得更愚昧。

内心森_家里蹲
四小时看完一本书?……为啥你们看书都好快
展开Biu

四小时看完一本书?……为啥你们看书都好快 我看书很慢的……

有时候一本书看大半天都可以……

[查看全文]
太阳的seal
于是 收藏起来
展开Biu

于是 收藏起来

[查看全文]
バルシェ
因为网络神马的 现在真正能够静下来花上几个
展开Biu

因为网络神马的 现在真正能够静下来花上几个小时读一两本好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之前一段时间新闻里还在说因为网络的普及,许多书店关门做不下去了)。。。。。信息快餐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浮躁了。虽然有了网络的确很方便,可是却导致民那都只图最后的结果而且寻找捷径,遗忘了沿途美丽的风景。而真正的知识内涵是要靠一点一滴积累的,现在民那桑都在变得越来越愚昧。这样天朝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素质的文明大国。。少年我要去继续天朝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了。。。。。拎只酱油瓶子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撸过(原谅头脑发热的少年吧)

[查看全文]
Catko.
大面大面九大面
展开Biu

大面大面九大面 发表于 2011-8-8 12:42

一口老血!我们这的坑爹影院3D至少要100学生价得五六十T_T尼玛看场电影可以游泳两次了 ...

不是吧你们那3D太便宜了犯规啊QAQ

[查看全文]
wendyless
啊我错了
展开Biu

百里寺。 发表于 2011-8-8 03:43

……/V\啊我错了

=1404=嘛。。。还好啦~我也没有很嫉妒~

[查看全文]
AMU.C
= = 阿拉,上课总是走神什么的……
展开Biu

= = 阿拉,上课总是走神什么的……

话说好久没有抱着书看过了啊……上网的时候边看动画边聊天顺便刷围脖貌似是常事= = +

我不要变笨啊……

[查看全文]
翻弹组红茶
强帖留名围观强势!!14~
展开Biu

强帖留名围观强势!!14~

[查看全文]
大面大面九大面
[i=s] 本帖最后由 大面大面九大面 于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大面大面九大面 于 2011-8-8 12:47 编辑

百里寺。 发表于 2011-8-8 03:44

不是吧……我看3D的才花了25…|||

@10#一口老血!我们这的坑爹影院3D至少要100学生价得五六十T_T尼玛看场电影可以游泳两次了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Nekor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英译文:

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

Don't be dismal,don't be wild!

In the day of grief, be mild:

Merry days will come, believe.

Heart is living in tomorrow;

Present is dejected here:

In a moment,passes sorrow;

That which passes will be dear.

中译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红心萝卜白皮皮
然后呢。。。
展开Biu

然后呢。。。

[查看全文]
Nekor
Nekor
国外大学课程很雷人

最恐怖的课程:僵尸课

美国巴尔的摩大学为了最大化拓展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其传媒设计学院竟然别出心裁的想到一门超时代的另类课程——僵尸课,而且还特别邀请曾经写过僵尸电影的作者阿诺德·布隆伯格(ArnoldBlumberg)教授僵尸课。

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将观看16部经典僵尸电影,并阅读大量僵尸漫画。期末考试他们可以选择撰写自己理想中的僵尸剧本,或者绘制僵尸连环画。

巴尔的摩大学传媒设计学院院长乔纳森表示,这是一门有趣、不同寻常的课程,从中可以接触到很多学问。能够把僵尸这个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文学和传媒作品的创作过程,用这些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假善恶。

最雷人的课程:“LadyGaga课”

被誉为“雷人教母”LadyGaga似乎已经成了特立独行、怪异、夸张、雷人等等字眼的代名词,如今,LadyGaga不仅仅在娱界受宠,甚至连大学校园也向她敞开了大门。

从明年春天开始,美国南加州大学将会开设一门新的课程——“LadyGaga课”。是的,你没看错,这门课程隶属于社会学范畴,研究的是LadyGaga和她成名的路程。这门课程全名为“LadyGaga和名人社会学”,由南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马修·戴福伦开设并执教,一个学期仅招收50名学生选修。戴福伦本人也是一名LadyGaga的粉丝。

最甜的课程:枫糖汁研究课

在阿尔弗雷德大学的这堂课上,学生们将和老师探讨枫糖汁是如何制作的以及这个制作过程自从美国原住民时代就没有改变过。学生们还有机会进入当地的制造厂、餐馆参观制作过程,甚至亲手制作,当然也有很多试吃的机会哦。这个课程毫无疑问是最受欢迎的。

最苦中作乐的课程:垃圾的乐事

圣塔克拉拉大学的这门课绝对是绿色环保,在课堂上老师会和学生一起从技术角度探索垃圾的分解和处理过程,尤其专注于两类垃圾:腐化的和不腐化的垃圾。同时,也会探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例如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总是位于比较贫困的社区,美国印第安人部落也是美国GV处理核废料的理想场所。

最大腕的课程:“贝克汉姆”课

贝克汉姆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足球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招牌发型成了时尚风向标,他的影响力还不止如此,2000年,史塔福郡大学的教授EllisCashmore开设了一门研究贝克汉姆的课程,引起**一片哗然。

足球文化是运动、媒体与文化的一个模块,而且该教授一直捍卫着这一观点。

他指出,足球研究应该和电影研究一样,不该因为他是体育运动而被拒之校园大门之外。

最科幻课程: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HarryPotter)的影响力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最近,英国杜伦大学(DurhamUniversity)决定开设全英第一个专门研究哈利波特世界的课程。课程将以JK罗琳(JKRowling)撰写的哈利波特故事做背景,研究现代社会中的歧视、公民身份以及欺凌现象等题目。

哈利波特及幻觉时代(HarryPotterandtheAgeofIllusion)被作为杜伦大学教育学学位的一门选修课,将于明年正式开启。目前已有80位本科学生报名选修这门课程。

最多动的课程:爬树课

康奈尔大学户外体育部给学生提供爬树课,根据康奈尔大学课程目录的介绍,这门课程将教会你:如何安全地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

这项课程我想除了训练学生的肢体胁调性之外,是不是还想说明人类与灵掌类动物的差距并不远。

最轻松的课程:散步的艺术

在肯塔基州当维尔市的中央学院,学生们可以选修“散步的艺术”这门课。

在这门课上,学生们不但要阅读一些著名的漫步者的著作,如康德和尼采的作品,而且还会和教授及他的狗一块儿在附近散散步。

糸屯
散步的艺术…… 好小资! 但是好好玩的
展开Biu

散步的艺术……

好小资!

但是好好玩的样子!

[查看全文]
尘尘
尘尘回复给帖子:5858897
展开Biu

PO君 发表于 2011-8-3 13:37

乃好!!

= =!!!!

PO。。。。

[查看全文]
PO君
PO君回复给帖子:5858897
展开Biu

尘尘 发表于 2011-8-3 11:00

咦..

怎么了?

~51!乃好!!

[查看全文]
尘尘
小寰大人
展开Biu

PO君 发表于 2011-8-2 04:53

小寰大人~

咦..

怎么了?

[查看全文]
咩咩咩
=17=路过一下……
展开Biu

=17=路过一下……

[查看全文]
wendyless
我觉得中国应该学习学习人家 开设个 fan
展开Biu

我觉得中国应该学习学习人家 开设个 fan@qiang课~

[查看全文]
PO君
社科一向扯淡
展开Biu

尘尘 发表于 2011-7-4 23:15

社科一向扯淡

但是,其他学院想混学分的一向mark社科可以开放选修课程

小寰大人~

[查看全文]
Liquid銀
【大家发现了吧、木有回复限定呐~~~~】
展开Biu

【大家发现了吧、木有回复限定呐~~~~】

好像上这些课、因为从来没人教……@28*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Nekor
别让自己活的太累

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勇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能做到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那该有多好。

别让自己心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

别让自己心累!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而我们又时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说傻瓜可爱、可笑,因为他忘记了人们对他的嘲笑与冷漠,忘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忘记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地快乐着,傻傻的笑着。

所以人们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或者是忘掉从前,把每天都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那该有多好。可是,说起来容易,做来却是那么的难。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其实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会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

其实痛苦并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你自己的修养不够,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把简单的东西想的太复杂,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学会放下,放下一些所谓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一切,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你才会让自己轻松自在。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不要看到别人过得幸福,自己就有种失落和压抑感。其实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表面现象,或许他过的还不如你快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整天里忙碌着,奋斗着,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完美其实才是一种美,只有在不断的争取,不断的承受失败与挫折时,才能发现快乐。

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有着太多的虚荣心。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着太多太多的诱惑,我们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

面对着诸多的诱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话又说回来,有了知足心,哪会有上进心?时代在发展,生活在继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里,那还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对就越难。越是在底层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从底层跨越的层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强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这样的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会影响心情,会扭曲心灵,会危及身心健康。其实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所牵累,被自己所负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会及时地调整,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不得其乐。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里,生活有太多的难题和烦恼,要活得一点不累也不现实。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状态,以前,我们的物质生活很贫穷,但精神状态却很好;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可精神生活却匮乏了。不要逢事就是喜欢钻牛角尖,让自己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把事情考虑得太周全,这就造成了我们活的累。

为了寻找幸福,我们会许下一些诺言。可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有些诺言是虚伪的谎言。但细想一下,就是这些虚伪而善良的谎言让我们对幸福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需要自己细细去体会。幸福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以为就在咫尺,转眼却还在天涯。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喝起来淡而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暇才让我们的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就是这样的飘渺不定却也真实的存在着。对幸福开始渐渐的有所感悟,看看身边的人,有幸福的笑容,也有落寞的情绪。再看看自己,还不是如此,有开心的时候,也有落寞的时候。人生数载,面临着许多考验,也会有很多的得到和失去,也有许多的成功和失败。

人,永远是矛盾的主体,经常处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夹在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人,真的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生灵,最了解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开心是过一天,烦恼还是过一天,那为何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地过上一天呢。

Nekor
其实人活这
展开Biu

AcGIS 发表于 2011-8-5 15:17

哎 其实人活这 真的只要自己快乐就行了

管其他那么多干什么 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有什么不好 ...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自己应得的钱。

[查看全文]
AcGIS
其实人活这
展开Biu

AcGIS 发表于 2011-8-5 15:12

SHIT~~~

哎 其实人活这 真的只要自己快乐就行了

管其他那么多干什么 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有什么不好

[查看全文]
Nekor
写出来不要笑啊
展开Biu

AcGIS 发表于 2011-8-5 15:14

哎 写出来不要笑啊 我还很年轻的 才19

不过我没敢退学就是了。

[查看全文]
Nekor
写出来不要笑啊
展开Biu

AcGIS 发表于 2011-8-5 15:14

哎 写出来不要笑啊 我还很年轻的 才19

和我那时候的想法差不多。

[查看全文]
AcGIS
哎 写出来不要笑啊 我还很年轻的 才1
展开Biu

哎 写出来不要笑啊 我还很年轻的 才19

[查看全文]
Nekor
写了好多
展开Biu

AcGIS 发表于 2011-8-5 15:11

= =

写了好多 就是不知道N桑会不会看

你的想法很多人都有过,包括我。

[查看全文]
AcGIS
Nekor
写了好多
展开Biu

AcGIS 发表于 2011-8-5 15:11

= =

写了好多 就是不知道N桑会不会看

那个,其实是转载的。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Nekor
“脑残”是一种聪明绝顶

一上班,就看几个人在隔间里嘀嘀咕咕。我凑过去问干吗,原来这些人凑在电脑前看凤姐的最新动态,不时哈哈大笑。

“你们觉得这人傻吗?”我问。

“傻啊,整个儿一脑残。”同事们回答。

“你知道人家出场一次赚多少钱吗?能还完咱们几个加到一起的月供,还有富余。”

然后办公室里一阵沉默。过了半晌,一个清华毕业的同事感慨道:“这年头怎么越傻的赚钱越多,不平衡。”

我轻轻叹了口气,给他们讲了一个中国古代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姜太公。姜太公在70岁的时候,去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大家都笑话他脑残,纷纷回家转告亲戚朋友,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姬昌耳朵里。姬昌是个有好奇心的领导,也跑到渭水河边去看热闹,姜子牙趁机向他推销自己。一来二去,姜子牙遂成了周朝800年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脑残”行为都会带来负面效应,有时候,当你特别脑残时,反而会引起特别多的关注,带来更多机会。

我的同事多是学理科的,我唯恐他们不能理解这个理论,就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写下一个公式:E=MC2。E是眼球(Eyeball),M是事件影响力(Matter),C是控制引导(Control),2是平方,也是“脑残”的意思,因为北京话里2就是脑残。

这个公式理解起来很简单:一件特别脑残的事(2)被有意识去控制引导(Control),促成重大影响(Matter),就会吸引更多的眼球。可以看出,在这个公式里,越是脑残,影响就会越大,就能吸引越多的眼球。我把它称为脑残经济学。

这让我想起一个贴在公司卫生间里的笑话。从前有一条狗,这条狗非常笨,主人经常给它扔大、小两块肉骨头,它从来都是叼走小肉骨头,然后主人就会哈哈大笑,骂它是条笨狗。有一天,猫忍不住对狗说:“你难道不知道大骨头的肉更多吗?”笨狗回答:“我知道,不过我如果叼走了大骨头,以后主人就不会玩这个游戏了。”

而我们这些平时在办公室里刷开心网、微博看转帖的小白领们,就是笑话里的那个主人,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把骨头喂给他们,自己还觉得挺美。

一个同事忍不住问道:“你说得这么危言耸听,那我们岂不是被耍了?”

“也不算被耍,只能说咱们被人拿捏得很准。”我装出大学教授的样子回答,“你上了一天班,累得要死,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琢磨欣赏。咱们需要的是一个干脆的结果、一段简单的娱乐,越搞笑越好,最好是搞笑完不用思考的那种。”

“例子很多。”然后我一指旁边一女同事,“你最喜欢看的《非诚勿扰》,也是。”

“《非诚勿扰》怎么也和这个脑残经济学扯上关系了?”她有点莫名其妙。

“你仔细想想,你看得最开心的,是哪段?”

“马诺那段拜金的话吧,哦,对了,还有一次是富二代拿着现金砸场子。”

“这些事儿你们觉得脑残吗?”

“觉得啊,特傻。”

“那你们还看?”

“这有什么关系,看的就是这傻劲儿,好玩啊。”

我摊开手,摆出一副“早被我说中”的笑容。

《非诚勿扰》里的嘉宾们就如同笑话里那条笨狗,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去叼小骨头,这些小白领才会在笑骂中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抛出肉骨头。

“现在《非诚勿扰》不是被强制改版吗?一团和气,无比和谐,男的抒发理想,女的爱慕英雄,你们还看吗?”

一干同事都摇了摇头,异口同声道:

“谁还要看他们吃大肉骨头啊!”

(摘自《青年文摘·下半月》2011年第6期)

lxchel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能说各取所需而已。。
展开Biu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能说各取所需而已。。

[查看全文]
伊库西娅
#1876# 瞬间我就震精了。。
展开Biu

#1876# 瞬间我就震精了。。

[查看全文]
咩咩咩
=768=me就素脑残……
展开Biu

=768=me就素脑残……

[查看全文]
wendyless
PO君
其实有些惊到
展开Biu

猫君 发表于 2011-6-30 18:59

其实有些惊到……

猫君~~60!

[查看全文]
Liquid銀
误入= =、。看到后面"摘自……“我才恍然
展开Biu

误入= =、。看到后面"摘自……“我才恍然大悟。。。

[查看全文]
大面大面九大面
所以说天朝人民都是抖M@9#
展开Biu

所以说天朝人民都是抖M@9#

[查看全文]
MsepTemBer
同事一词中
展开Biu

nekor 发表于 2011-7-31 18:15

是啊

。..明了.刚疑惑.同事一词中.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Nekor
人生,没有那么简单

关于婚姻:

不要认为后面还有更好的,因为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认为还年轻可以晚些结婚,爱情是不等年龄的。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可以和你一起坐火车的。不要因为对方不富裕而放弃,只要不是无能的人,勤劳可以让你们富裕的。不要因为父母反对而放弃,你会发现因为这个原因而反放弃的爱情,将是你一生的悔恨。其实对于爱情,越单纯越幸福。一生只谈一次恋爱是最好的,经历的太多了,会麻木;分离多了,会习惯;换恋人多了,会比较;到最后,你不会再相信爱情;你会自暴自弃;你会行尸走肉;你会与你不爱的人结婚,就这样过一辈子。

关于爱情:

也许爱情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惟其遥远才真实。放弃一个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爱的人那才痛苦。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总是相聚也无法合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爱是一种享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关于伴侣:

伴侣不是结婚时发誓非你不娶或非你不嫁的那个人,而是发现你身上有许多缺点仍然选择你的那个人;伴侣不是生活中你爱吃黄瓜ta也爱吃黄瓜的那个人,而是你吃蛋清ta吃蛋黄的那个人;伴侣不是天黑了和你一起手挽手走进饭店的那个人,而是守在门口巴望你回来共进晚餐的那个人;伴侣不是和你大谈爱情,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的那个人,而是和你平淡的唠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那个人。在幸福的婚姻中,伴侣已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你和ta在几十年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一份默契、一份温情、一份平淡、一份理解、一份宽容。爱ta就要让ra开心,这就是伴侣……

关于承诺:

在古希腊传说中,情侣都将戒指套在对方的中指上,因为他们相信那儿有一根血管直通心脏。所以戒指的意思就是用心承诺!但是人世间有多少爱能生死白头,又有多少的情可以天长地久?所以你选择共度一生得未必是你最爱的,你最爱的未必能和你共度一生。多少的有情人走不进彼此的今生,只能苦苦地相约于来世;而多少的男男女女走过爱情走进婚姻却不会再珍惜彼此的付出。所以记得珍惜你爱的人,把每一个平淡的今天当成是彼此相依的最后一刻,好好握紧爱人的手,即使ta容颜已老,即使ta满面沧桑,那也是你记忆中永恒的温馨。别忘了守住对ta的承诺,别忘了牵住ta的手,一生一世一辈子……

关于人生: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记得有一个经典短信这样写着: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把握现在,畅享人生!

关于友情:

有一天,友情和爱情碰见。爱情问友情:世上有我了,为什么还要有你的存在?友情笑着说:爱情会让人们流泪,而友情的存在就是帮人们擦干眼泪!朋友就是:偶尔会为你担心、向你关心、替你懆心、想你开心、逗你开心、请你放心。朋友之间,懂得关怀才是难得。伤心时不妨和我说;痛苦时别忘了跟我讲;有病时别忘了通知我;困难时记得要请教我;失望时要想起还有我;开心时更不要忘记我。朋友的定义,就在于此。我们是朋友,这就够了。

关于微笑: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处窘境的时候能自嘲的一笑,这是一种智慧;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的一笑,这是一种洒脱。不管是有什么事情,为了什么原因,我们每天都要开心一笑~~

关于生活: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天领取谋生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捡,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关于幸福:

相传幸福是个美丽的玻璃球,跌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捡到多些,有的人捡到少些,却没有人能拥有全部。爱你所爱选你所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把握今天,设置明天,储存永远。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就会永远存在。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倍怀念,而在得知自己快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又无能为力时,就寻死觅活地不肯放手,歇斯底里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而对于生命的执著确实是到死才放手!

人生,没有那么简单……幸福伴随悲伤,快乐总和痛苦相伴,这就是人生。今天总要过去,明天充满未知,自己活得快乐没有遗憾就好。

MsepTemBer
.做爱总比做人容易.出自某女.
展开Biu

.做爱总比做人容易.出自某女.

[查看全文]
Liquid銀
讨厌的回复@8*
展开Biu

讨厌的回复@8*

[查看全文]
安奈
求蛋疼!
展开Biu

求蛋疼!

[查看全文]
三两枝
Nekor
Nekor
验证相对论:人住得越高或老的越快?

爱因斯坦相对论描述重力对时间流逝的影响

爱因斯坦相对论描述重力对时间流逝的影响,推断时间流逝速度取决于人所处位置:时钟距离重力源越远,运转越快;反之,越靠近重力源,运转越慢。

依照这一理论,美国科学家借助超级精准时钟验证处于不同高度的时钟速度变化,结果发现所处位置越高,时间过得越快,或可理解为,人“老”得越快。

精化原子钟

先前验证相对论的实验需借助火箭或者喷气式飞机,因为只有当速度足够快,距离地球足够远,才能记录到两个不同位置间时间流逝速度的细微差别。

但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物理实验室在桌面上验证相对论,不同高度时间流逝速度的极细微差别由两只超级精准的原子钟记录。实验由华裔科学家詹姆斯·周钦文(音译)引领的团队操作完成。

今年初,为完成这项实验,周钦文的团队首先研制出一种超精准原子钟。这种原子钟以单粒铝原子为基准,精准度为运行37亿年后误差不超过正负1秒。

作为人类现有最精准计时器,它的精准程度超出先前最精准汞原子钟两倍以上。

时间流逝的速度受到重力的影响

验证两相对

用铝原子钟验证相对论的实验结果将由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实验梗概23日由杂志网站提前披露。

周钦文的研究团队总共展开两项实验。

第一项实验中,研究团队把摆放整台铝原子钟的桌子用液压千斤顶平稳升高33厘米,结果发现,升高后的铝原子钟快于未升高桌面上另一台铝原子钟,两者差异为每79年快900亿分之一秒。

这一结果论证了爱因斯坦有关距离重力源越远,时钟运转越快的理论。

第二项实验中,研究团队对铝原子钟内的铝原子施加不断变化的电磁场,使铝原子快速往复运动,结果显示运动中的铝原子钟所示时间慢于静止铝原子钟。

这一结果论证了爱因斯坦有关速度越快,时间越慢的理论。

衰老差异微

依照实验结果推断,一个人如果住得越高,“老”得越快。

周钦文说,一个生活在美国城市纽约102层帝国大厦楼顶上的人比生活在楼底大街上的人每秒衰老速度快1.04亿分之一秒。

当然,这种衰老速度差异微乎其微。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发言人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差异如此之小,小到人类无法感知,但却可以应用于地球物理学或其他领域。

《科学》杂志网站说,实验提供不同高度时间差异的具体数据,可用于调整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所携时钟,使之更加精确。

周钦文说,相对论看似与人类日常生活无关,但相对影响力却无处不在。

“每天,人们都在运动,如爬楼,”周钦文说,“有意思的是,对那些长期飞行的人来说,他们究竟是衰老得更慢还是更快?”

按照速度越快,时间越慢的理论,长期飞行者应当更年轻;而按照高度越高、时间越快的理论,他们又会比地面上的人衰老更快。

Nekor
再牛逼的伟人,也有苦逼的青春——物理版

  1874年,某个十六岁的德国青年中学毕业,成绩在全班23人中也只排在第八,老师们对他的印象是该生除过人品好之外,实在看不出其他任何的才华和天赋,聊以Z·W的是他和药家鑫同学一样都有一手保命的技能—弹钢琴。

  但是,青年却抛弃了键盘系这个很有前途的专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物理这个苦逼专业,就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都劝他:这个学科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完了,后面来的人连个酱油都没得打了。

  的确,当时的物理学家确实有资格这个么说,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大厦宣告建立,它是这样的接近完美而自洽,以至于大神开尔文爵士形容它时说俺们物理学现在是晴空万里,除过偶尔飘出的几朵小乌云。

  当然选个物理专业也就算了,有个牛逼导师带着也算有点前途的,然而青年的老师们却是当时科研上牛X闪闪但是讲课却其烂无比的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之流,这类老师的统一特点就是经常在课堂上要停下来提醒前面大声说话的同学不要吵醒后面睡觉的同学们。

  青年在如此恶劣的学术环境下熬了过来,完成了一个物理学家的自我修养,青年名叫普朗克,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时间再往后推二十多年,来到1900年,此时另外一个德国青年正从小国瑞士大学毕业,当然,专业依然是伤不起的物理学,由于成绩平平青年留校担任助教的愿望宣告破灭,找工作也四处碰壁,穷困的时候连房租都付不起,他老父亲一度腆着老脸给朋友写信要给他儿子找份工作,这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泡到了大学班里唯一的女生,并很快升级成了老婆,两口子一度给以给人做家教糊口。

  一年后,经一个大学同学老爸的介绍,青年进入了伯尔尼专利局,成为一名低级审查员,和我们今天大多数走入社会的蚁族青年一样,青年也喜欢白天和同事朋友们吹吹牛逼,晚上蜗居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手里拿着干涩的面包和着凉透的白开水,慢慢的咀嚼着自己的未来。

  这期间,青年就写过一封信给大学留校念博士的同学吹牛逼说:我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反正哥现在手头有几篇待发的论文,个个震撼,一块发出来的话绝对可以改变整个物理学的面貌。

  当然了,牛逼不是你想吹,想吹就能吹,青年名叫爱因斯坦,后面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1905年,青年一口气发表了五篇划时代的论文,这其中包括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百年以后,每当物理学家们深情的回忆起那个年代,都会吧这一年叫做“爱因斯坦奇迹年”。

  再往后推二十多年,让我们来到神奇的亚洲土地印度,达卡大学有一个青年讲师,平时带带课教教学生实验,闲暇之余在一个叫《哲学杂志》的烂刊物上发发论文灌灌水,1923年,他同样写了一篇《普朗克定律和光量子假说》寄给这家杂志,但是很快被拒,青年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打击,所幸就玩大的,于是就给当时已经贵为大神的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并且附上自己的论文,爱因斯坦众多女粉丝的来信中翻到了这封信,给了极高的评价,很快这篇论文被翻译成德文,发表在了牛逼的德国《物理学期刊》上。

  受到青年这篇论文的启发,爱因斯坦马上发表了论文《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在青年论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量子统计学中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忘了告诉大家,这个青年,就叫玻色。

  而此时,正在阿尔卑斯山同情人度假的风流青年薛定谔看到了这篇论文,结合前不久另外一个叫做德布罗意的贵族青年憋了好几年憋出的几篇关于物质波的论文,利用度假的闲暇时间,悟出了传说中的薛定谔方程,开启了量子力学中的波动力学时代。

  让我们回到青年玻色身上,两年后,达卡大学物理学评选教授,苦逼青年由于没有博士学位而不敢申请,于是又一次写信给爱因斯坦求教,爱因斯坦大惊君牛逼至此竟何以不是教授,遂推荐信一封致达卡大学,达卡一看这尼玛大神推荐的人你伤不起啊,于是苦逼青年顺利当上教授。

  当然,这不是最悲催的,七十年以后的1995年,两位美国青年由于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它的提出者—玻色,却至死都没有获得过。

  如你所见,几个苦逼青年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而更多的苦逼青年正走在这条道路上,这条道路漫长而又没有方向感,而他们头顶的天空也早已是乌云密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面总会还有一个地下室苦逼青年,头顶的智慧之光有那么开启的一瞬,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